2025上海国际马文化周在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圆满落幕。这场“马主题盛宴”跨越数日,不仅留下了精彩赛事和艺术表演的迷人回忆,更以“马文化周”为名,构建了从竞技到文化、从专业到大众、从单一活动到可持续生态的多维平台,为中国马术行业注入了全新内涵与可能性。

融合共生,上海国际马文化周创新引领中国马产业新格局

本次活动彰显了宏大的规模与精心的策划,汇聚了近500匹马、300多名骑手,以及20场高水平赛事,搭建了覆盖国际马联星级赛事、中国马协系列赛事和上海本地赛事的多元竞技体系。在这其中,不仅包含场地障碍、盛装舞步和马球等多个经典项目,更迎来了中国马术巡回赛升级后的首秀,以及亚洲首个国际马联年青马赛事的亮相,为竞技绿色生态的新探索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。

### 深度融合文化与马术

与以往单一的“马术文化”不同,本次“马文化周”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思路,从赛事跨越到文化层面,解锁了马术运动的全新广度。国际马术联合会秘书长萨布丽娜·伊巴涅斯指出,本次活动以创新形式融合了体育、文化与消费体验,多元演绎了马术运动的魅力,促进马术文化从竞技进阶到艺术、社交和生活方式的多重表达。

活动中,“马”的角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。它不仅是竞技场上的合作伙伴,更承担了文化交流的媒介作用,比如德国大咖的场馆建设经验分享,公益马术赛事的理念探讨,以及栾树马背演唱、妮可·祖拉蒂斯爵士表演,这些都让“马文化”的维度更加充实与丰富。

### 塑造三维生态平台

本次马文化周通过“五大赛事+三天大咖论坛+展商互动”的模式,成功搭建了“竞技有深度、行业有高度、大众有参与度”的三维立体平台。

首先,在赛事层面,活动整合了中国马术巡回赛、中国城市马球赛、国际年青马场地障碍赛等五大赛事,覆盖不同层次、不同项目的骑手与观众,为马术运动搭建了兼具深度与广度的阶梯式发展平台。尤其是国际马联认证赛事与年青马赛事的举办,为中国本土骑手提供了重要的成长路径,增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。

此外,论坛不仅通过探讨文化、公益与马术的融合路径为整个行业赋能,还精准切入了国际标准、兽医建设等行业痛点,为中国马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用且前瞻的解决方案。

同时,展商向活动注入了新颖的“文体旅商展”模式,通过亲子体验区与衍生品展示,拓宽了马术产业的外延,使马文化真正深入大众生活。

### 场馆转型与综合价值挖掘

久事马术中心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载体,突破了传统体育场馆的限制,升级为多功能文化综合体。它通过赛事与文化活动的结合,呈现了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空间。从盛装舞步和盛大赛事到爵士音乐会、马背摇滚,这一系列活动塑造了极具吸引力的场馆体验,为国内体育设施的复合型发展提供了示范。

迈巴赫奢品国际马术公益赛等赛事,不仅展示了高端品牌与马术场景的深度融合,还成功加强了赛事的商业价值挖掘,将观众从单一赛事观赏引入到更广泛的文化生活体验。

### 国际资源推动本土发展

值得一提的是,多位国际马术大师首次带来了顶级展演与培训,以专业水准为中国骑手带来全新的成长指引。奥运冠军伊莎贝尔·韦特等人的亮相,不仅呈现了国际马术的顶级技艺,也为中国马术产业在标准化培养、技术升级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打开了新的窗口。通过“中德共育”人才机制的建立,本次活动触发了长期的行业生态升级。

### 打造原创“马文化”IP

从赛事创新、论坛探讨到展商互动,2025上海国际马文化周的核心目标是孵化具有本土特色、国内外可识别的原创马文化IP。活动将通过赛事持续培养骑手、论坛沉淀行业经验,为中国马术产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完整内容生态。

展望未来,上海马文化周计划从“上海品牌”成长为全国标杆,借助创新的运营模式与平台优势,逐步将马文化打造为大众可感知、可体验的文化符号。真正实现中国马术从“小众竞技”到“大众文化”的跨越,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启迪新路径。

融合共生,上海国际马文化周创新引领中国马产业新格局

2025上海国际马文化周不仅是一场关于“马”的盛会,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融合与产业升级的实验。它让城市经济、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交织出一幅令人振奋的未来图景,为中国马术行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信心。